首页>检索页>当前

继续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3-11-27 作者:高若晨 王艳霞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摘要: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教育要先行。人才振兴离不开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进,而这两个方面的实施都需要继续教育的优质供给。继续教育要真正服务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应该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并从通用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学历继续教育三个具体路径服务和支持民族地区的乡村人才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继续教育;人才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教育要先行。因此,高质量开展针对农牧民的继续教育,为广大民族地区培育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三农”人才,推动农牧区人才振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必然选择。

人才振兴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内涵与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其乡村区域内的人才振兴,无疑是其乡村振兴的关键。

要理解人才振兴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人才的内涵。一般意义上而言,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乡村人才就是在乡村或民族地区农牧区工作生活,拥有与农业、牧业和农村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为之付出劳动,在加速推进农业、牧业现代化、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繁荣中具有良好示范作用、辐射作用、领头作用、联动作用的一类人。它包括:农牧业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以及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其对于乡村振兴的价值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一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乡村产业振兴,而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一支熟悉农业生产、懂经营管理、懂技术应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振兴正是要培养这样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使他们能够带领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二是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乡村治理需要一种多元化、协同化的治理结构,而这需要大量熟悉乡土文化,理解农村社会、懂管理、有服务精神的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人才振兴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帮助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三是提升农村科技水平。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人才振兴应当重视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利用高层次人才,提升农村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四是促进农村文化繁荣。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振兴。人才振兴应当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创新,促进农村文化繁荣。

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分析

继续教育是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可见,继续教育主要是面向已经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因此,乡村的潜在人才与继续教育的对象之间存在极大的重叠与共性,这部分人中也蕴含着巨大的继续教育需求。

民族地区培育本土乡村振兴人才需要继续教育的服务。受到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人才存在总体数量不足、教育层次偏低和结构技能老化的问题。对比全国平均水平与内蒙古、新疆、宁夏等自治区的情况可以发现,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以自治区为代表的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教育层次普遍偏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未上过学的人员占3.6%,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10.4%,而民族人口聚集的西部地区,未上过学的人员占比则更高,达到5.2%,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的占比则降至10.5%,其中新疆、内蒙古和宁夏等自治区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学历则存在更为明显的短板。

在公共服务类人才方面与非民族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同样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学历、从业经验等方面。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培育本土人才、促进区域人才振兴更加需要继续教育的持续服务,通过继续教育来帮助当地人才提升教育层次、增强知识技能、强化创新意识,让更多民族地区的乡村人才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民族地区引进乡村振兴人才需要继续教育的服务。引进人才是解决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佳、素质偏低的重要手段。但是与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乡村自然条件往往更为艰苦,医疗和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更为落后,交通、住房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也存在供给保障不佳的情况。因此,民族地区乡村引才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大的挑战。而对当地的乡村公共服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可以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此外,引进人才同样面临着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更好的继续教育也能够帮助引进人才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帮助其在民族地区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进而增强对引进人才的吸引力。

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

诚然,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对继续教育的供给存在巨大需求,然而继续教育如果要真正服务好乡村振兴,仍必须要遵循相应原则,紧密贴合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

需求导向原则。与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往往面临着底子薄、资金少、任务重的特点。因此,民族地区的继续教育更应紧密结合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提供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实现针对发展需求的精准供给。而只有当继续教育的理念、形式和内容与民族地区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时,才能让参与继续教育的乡村人才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地方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进而实现民族地区乡村人才的成长与地方发展的相向而行。

公平导向原则。现实中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基础、学业基础和学习习惯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民族地区的继续教育应格外注重公平导向,确保所有人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通过强调公平性原则,可以帮助民族地区中所有有需要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提升继续教育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进而实现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广泛的乡村人才振兴。

实践导向原则。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有工作基础、学业基础和职业基础的人,其接受教育的目标往往是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本领困难、能力困难和知识困难,因此,只有强调继续教育的实践导向,将实践性内化于整个继续教育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过程中,才能真正帮助乡村人才更好地将知识、技能、本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推动本地区、本民族的乡村振兴。

继续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的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分析

从形式上分析,继续教育可以分为以培训为主要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其中培训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识知识与技能培训两大类。因此,继续教育积极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以通过三条路径实现:

以高质量的农牧民通识知识与技能培训,筑牢服务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坚实基础。要成为人才,必须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乡村人口往往面临着不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规范汉字、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不了解、不熟悉涉农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农村金融知识等问题。因此,开展适合农牧区特色的农牧民通识知识与技能培训,无疑是服务农牧区人才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培训,才能够促进人才的可持续性成长,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以高质量的农牧民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打造服务民族地区人才振兴的核心驱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乡村振兴的人才可以分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要成为这些人才,就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例如,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应该掌握当地粮油作物和牲畜的提质增产、防灾减损以及重大病虫害防治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则必须掌握农村金融、电商、物流或者其他农业手工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可见,不同类型的人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差异较大,而这些恰恰是相应的人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素养。因此,开展高质量农牧民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无疑是服务农牧区人才振兴的核心驱动。

以高质量的学历继续教育,形成服务民族地区人才振兴的重要补充。学历继续教育是我国学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国家承认学历。从层次上来看,包括: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考生在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后,由各省级行政区域统一组织录取。从学习形式上来看,主要是在职和业余学习,因此,相较于学校教育,学历继续教育更符合当前我国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乡村公共服务人才等奋斗在乡村振兴工作一线人才的需要。同时,与短期培训相比,学历继续教育具有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和考核严格的特点,对于系统、全面地丰富农牧民的知识,促进农牧民技能的增长和更新农牧民的观念都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但同时,由于学历教育的时间较长、学习内容多、学习强度高,影响了其在广大农牧区开展的普适性,但内容精准、形式新颖的学历继续教育仍然是服务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补充。

总的来说,通过高质量的农牧民通识知识与技能培训、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及开展系统性强的学历继续教育,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和激发民族地区乡村人才的潜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必须认识到,要在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供给必须从继续教育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各个环节落实需求导向、公平导向和实践导向,以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需求,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朱胜晖.乡村人才振兴政策的历史逻辑、当代意蕴及未来指向——基于23份中央“一号文件”的文本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2(5).

[2]黄承伟.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J].人民论坛,2022(24).

[3]蓝志勇.区域发展战略视角下的人才与人才区域战略之探[J].中国科技人才,2023(2).

[4]吴凡,黄宝俊.高质量发展阶段广西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12).

[5]洪銮辉,林婷.高职院校建设中人才引进评价指标库及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2(4).

(作者高若晨系青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原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援青教师,王艳霞系青海师范大学教师)

《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11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